13年,看似很长,虽忙忙碌碌,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只是一瞬。60岁,人到晚年,若碌碌无为,在人生的刻度中也仅为毫厘。60岁的万平用13年光阴坚守在科尔沁沙地,只为还原记忆中的那片科尔沁草原。
在风沙中,他守住了孤寂;在孤寂中,他守住了绿阴;在绿阴中,他守住了理想;在理想中,他守住了感动。行走在科尔沁沙地(万平)生态经济示范区,高低起伏的沙丘上长满了杂草,在松软流动的沙土上趔趄前行,仿佛依稀看到万平13年间顶风行进的身影,脚下这条被他踏出的羊肠小道,见证着他的治沙之路。
有人说他是理想主义者,有些固执、有些倔强,因为谁都不会相信这片科尔沁沙地会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情景。如今,站在沙丘之上远眺,数十只风车随风转动,郁郁葱葱的草原尽收眼底。
草原笨鸡、壁虎、小蛇活跃于杂草之中,这些原生动物的出现就是对他这份坚守最好的馈赠。在万平看来,他做的事情很平凡:将85公顷沙地围起,防人骚扰、禁止放牧、保护野生动物。可是,又会有谁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一做就是13年?万平,做到了。
他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,不仅是因为怀念美丽的草原,更多的是感恩于这里的百姓。曾作为知青下放至此的他始终强调,是当地淳朴的百姓养活了他,而不是养育。因为在他看来,是百姓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,将他视为亲人。
为了坚守心中的理想,他拾过钱、打过官司、遭过冷讥、受过排挤。如今虽已花甲之年,但还会时常靠老父亲的接济度日。
士为知己者死,带领村民致富是那个年代万平和知青们共同立下的誓言。万平常说,人类心灵的沙化比土地的沙化更加可怕,因为不治理好心灵的沙化,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永无止境。他身体力行,将生态环保意识植于每个村民心中,在他的团队中多起了当地人的身影。草原逐渐恢复,经济发展势在必行。
如今,万平和当地的乡亲们将眼光聚焦到有机绿色养殖产业的发展上,他希望凭借天然的生态环境带领百姓发家致富。临别时,万平将大学生志愿者精心制作的示范区明信片赠予记者,一幅幅科尔沁美景醉人心扉。封皮上的那句,科尔沁曾经是美丽富饶的草原,我希望这片传说中的土地没有沙漠将印刻在每一位到访者心间。
采访车驶离时卷起一阵沙尘,后视镜中看到万平立于塞外斜阳下,科尔沁草原卫士的身影和他的理想,在记者心目中交替显现!(记者褚晓亮、齐海山、高楠)。
本文来源:博鱼·boyu体育-www.kcoo.net